西柏坡——国人心中的圣地和丰碑

2019年12月18日 17:01来源:枣庄在线作者:张运祥编辑:石凯

/upload/article/2019/12/18/f76fffe9-98f8-4a34-aeef-1257e766a5c9.jpg


枣庄在线:近日,随枣庄市关工委来到了久已向往的革命圣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西柏坡。在党的七届二中会址前,再次举起右手,庄严地面对党旗重新宣读了入党誓词;瞻仰和拜谒了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工作、生活了将近一年,特别是在极其简陋和困难的条件下,运筹帷幄指挥于陋室,决胜千里决定中国命运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 “小山村”,灵魂深处再次得到净化、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身为中国人更感骄傲和自豪!


记得早在2006年还在工作岗位上时,曾经来此参加过红色教育旅游,仅是走马观花了一阵子,心情也曾激动过,心灵也曾净化过,决心也曾坚定过。但退休后又参与到市关工委的用夕阳之驱托起朝阳之身的关心、关爱青少年教育工作后,再次来此接受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崇敬和怀念为创建新中国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们!


自退休后,自己特别喜欢外出旅游,而且更注重到红色革命圣地参观学习,因为自己出生于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十年代,从小接受的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听毛主席的话,永远跟党走的教育,所以对红色革命基地特别向往、对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和先烈特别崇拜和敬仰。时至今日,我已三次到韶山、两次到延安和西柏坡,并先后到过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地、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以及省内外众多的红色教育基地。因从事了几十年的文字工作,平时养成了喜欢撰写点见闻、游记、评论等相关文章,因此每次外出参观学习回来后总想留下点文字资料,以便为他人提供些镜鉴。


/upload/article/2019/12/18/b158604c-0137-4f01-9dde-f47d42766898.jpg


一生中能二次到西柏坡参观学习,也算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幸事:在这里从导游口中除了听到众所周知的故事外,更能窥见到伟人们少有人知的趣闻轶事:


在西柏坡中央军委作战室,参观者进门看到是挂在两面墙上的大幅地图,只见地图上留有经多次摩擦过的痕迹,正当人们面露疑惑时,导游下面的几句话,揭开了疑团:当时的西柏坡各种军需、生活物资极其匮乏,特别是无法找到用于在地图上勾画作战线路的红蓝铅笔,咱们的军事将领们折来干树枝,经火烧碳化代替红蓝铅笔使用,事毕擦掉可以反复使用,这便为后人留下了任何地方、任何党派、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的脍炙人口的军事作战佳话。听了导游的介绍,不禁让所有人肃然起敬,我在手握相机的同时,不由地默默鞠躬向曾在两幅作战地图上留下指纹的将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1948年下半年,从延安撤离的党中央进驻西柏坡后,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共中央、毛主席等在此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这里是中共中央最后一个位于农村的指挥所,是三大战役的中枢指挥地。随着平津战役的胜利,北平和平解放,中共中央进入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据记载:在三大战役期间,有408封电报从这里发出。美国人曾责问蒋介石:“你有飞机,可以坐飞机指挥,却为什么总打败仗?而毛泽东没有飞机,靠电报指挥,为什么却总打胜仗?” 周恩来曾说:“在这里,我们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只发电报。”从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持续142天,位于西柏坡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往前线的电报共计408封。在西柏坡纪念馆二楼数十米的走廊两边,一张张经复印放大的指挥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408封电报原件,在现了我党领袖们杰出的军事指挥智慧和才能。


西柏坡,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胜利密码


在当时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的居所里,导游揭秘了任弼时的一段轶事: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任弼时是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一,参与了中央所有重大事件的决策。在中央对重大事件讨论或作出决定时,任弼时是五人中唯一敢向毛主席提出反对意见的,但每当毛主席讲明中央决策的缘由时,他会当场收回反对意见,绝不坚持己见,并无条件服从。由于任弼时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呕心沥血,终于积劳成疾,当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时,他是躺在病房里只能通过收音机参加了这一历史盛会,也是五大书记中唯一没能登上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的开国元勋。


在参观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的居所时,他们哪些极其简陋的办公、居住、生活条件,不由的让前去参观学习的人们肃然起敬:因为在他们的心中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只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让全国人民过上辛福生活,永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他们的初心,他们的使命!不过当人们看到另一件“奢侈品”——牛皮沙发时,导游立马解释:这都是从敌人哪里缴获的战利品。


/upload/article/2019/12/18/dd12e297-2e14-4b12-97fd-6692e1662e14.jpg


并不闭塞的小山村


1948年时的西柏坡,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当时,全村共有85户人家,一条南北走向的恶石沟把整个村庄分为东西两部分。西柏坡是晋察冀老根据地的一部分,当地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非常了解,老百姓觉悟很高,有六户村民主动迁出,把自家的房子、院子让给中共中央机关。


现在的西柏坡景区,是1957年当地政府在滹沱河上修建水库时按原样在现址重新整合修建的,五大书记的住所及军事作战室、新华通讯社、七届二中会址等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都予以缩短,也是便于后人来此参观学习不跑更多的路。关于朱德的住所导游是这样解说的:当年是专为毛主席修建的,他老人家觉得朱老总由于家人多再加便于和其他同志联系,执意选择又小又窄的地方办公和居住,以此凸显了毛主席的胸怀博大和高风亮节,这也成就了领袖们之间的革命友谊。


据史料记载:1975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原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司令长官黄维来到西柏坡。当时,他刚刚走出战犯管理所。他想知道,毛泽东怎样在短短四个月内就指挥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800万军队。在西柏坡,他发现了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


迈进军委作战室旧址的门,黄维站住了。室内光照并不充裕,屋子里的摆设更是简陋。黄维站着凝思许久。对于失败的原因,黄维在被俘后的27年间已想过不少,可面对这小土屋,他不由低下头,由衷地发出了一声叹息:“国民党当败,蒋介石当败啊!”在战犯管理所,黄维一直想不通,可在西柏坡,他想通了。



2013年7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郑重表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國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回望来路,展望未来,西柏坡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治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友人心中一座永远的圣地和丰碑!

网友评论